故鄉(xiāng)的小河

2015-07-09 14:18:37    來源:   作者:周依春  點擊數(shù):

       我的故鄉(xiāng)在清溪溝,故鄉(xiāng)的小河又叫清溪溝河。

       清溪溝河蜿蜒曲折,綿延十多公里,滔滔河水,日夜奔騰,經(jīng)年累月,在河道的拐彎處逐漸形成一個個深潭,這樣的深潭在清溪溝河從頭到尾不下于20多個,因此,過去又有“養(yǎng)女莫嫁清溪溝,二十四道小河溝”之說。

       故鄉(xiāng)的小河曾給我留下許許多多童年的樂趣。童年的我曾經(jīng)和小伙伴們一起在河邊的沙灘上追逐嬉戲,撿起圓薄光滑的石頭在河面打水漂,看誰的水漂漂得遠,而且跟老爸一起學會了釣魚。記得我剛到知事的年齡,每逢夏天一場大雨過后,山洪暴發(fā),河水渾濁上漲的時候,父親總會帶著我在房前屋后的垃圾堆或肥沃的土地里挖一些蚯蚓裝在事先備好的空墨水瓶或空西藥瓶里,然后拿上用小水竹做成的釣魚竿,用麻繩做的釣絲,用大頭針做的魚鉤,背上用竹編的笆籠下河去釣魚。每次釣魚我們都是從最上邊的潭開始,最容易上鉤的是一種名叫黃角浪的魚,它個頭兒不大,每條只有1—2兩,身上無甲,長著兩只尖尖的角浪,很容易劃破人的手指,每當河水渾濁的時候它就會出來覓食,河水清澈的時候它就躲在石板下或石縫里,所以要選擇漲水的時候才去釣。剛到一個潭釣魚,開始魚兒上鉤的頻率較高,當釣到十來條左右的時候,上鉤的頻率就越來越低了,這時我們就順著河流到下一個潭去釣,就這樣,大半天時間就能鉤到四、五十條,然后提回家去,燒出一大盆鮮美的魚湯,在那個生活極度困難的年代一家人也能飽餐一頓,全家人分享著我們父子倆釣魚的收獲,心里甜滋滋的。那時天真的我就常常盼天下雨好下河去釣魚,也是在那個時候,我養(yǎng)成了釣魚的習慣,至今仍是我的一大愛好。

       故鄉(xiāng)的小河承載著我兒時難忘的記憶和永久的痛。兒時的記憶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模糊,但有一件事卻令我終生難忘。那是我上小學三年級那年夏天的一個中午,我和同班的幾個同學一起路過斑竹潭,看見有人在河里洗澡,炎炎夏日,酷熱難當,我們幾個同學也就不約而同地脫掉衣服下了河,由于我不識水性,只好在淺水處學著游,不一會兒,先前洗澡的人已經(jīng)上岸穿衣服了,我卻不經(jīng)意地掉進了深水區(qū),我的頭在水中冒上冒下,水咕嚕咕嚕地往肚里灌,我的一個同學見狀前來救我反被我拖下水,在那危急時刻,其余幾個同學只好大聲呼救,此時,在岸上已經(jīng)穿好衣服的一個小伙子縱身跳進水中,托舉著我游向岸邊,把我救了起來,并關(guān)切地問我:“有沒有問題?沒問題就早點回家吧!”我定睛一看,原來那是我的表哥。那時表哥的形象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里。沒有多久,表哥參了軍,成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zhàn)士。兩年之后,表哥在對越反擊戰(zhàn)中攻打老山時,在槍林彈雨中壯烈犧牲了,得到表哥犧牲的噩耗,我們整個清溪溝村的人都很悲痛,同時也為這位喝清溪溝河水長大的“真漢子”感到驕傲和自豪。“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我的表哥就這樣永遠被埋葬在老山的那片土地上,留下了年邁的大姑和大姑父。真沒有想到,表哥救我那一次竟成了我們的永別和留給我永久的痛。清溪溝河的水依然靜靜地流淌,我也漸漸長大成人離開了故鄉(xiāng),逐漸懂得了“欺山莫欺水”的道理,養(yǎng)成了“知恩必報”的品德。逢年過節(jié),我定會去拜望大姑和大姑父,代表表哥盡一份孝心,但發(fā)生在清溪溝斑竹潭的那一件往事始終塵封在我的記憶里。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故鄉(xiāng)的小河滋養(yǎng)著清溪溝的人民。公路“村村通”工程的實施,結(jié)束了清溪溝人肩挑背磨的歷史,人們再也不會為“二十四道小河溝”發(fā)愁,旅游環(huán)線四通八達;農(nóng)村產(chǎn)權(quán)制度改革的快速推進,各路商賈紛至沓來,沿河兩岸魚塘星羅棋布;新農(nóng)村建設(shè)如火如荼,幢幢民居拔地而起,清溪溝人過上了幸福和諧的美好生活。

責任編輯:阿 翔